读《空间引发的学习变革》并走访“上海市西中学”之感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陈国文 我们一行于2016年11月在市教育组织下赴上海市西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考察。我们通过阅读专著——董君武 方秀红著《空间引发的学习变革》、校园参观、听取报告、师生访谈、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深度的考察学习。 市西中学以“好学力行”作为校训,倡导“三格、三雅”校风。学校办学水平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活动丰富。作为静安区的领头学校,市西中学的高考一本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位列上海市公立学校前茅。在本部之外,学校另设提供IB国际课程的国际部。在“办学育人为本,发展以校为本”的理念指引下,该校坚持“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努力将“三格引领”(国格、品格、性格)、“三课联动”(课程、课堂、课题)、“三名并举”(名师、名学科、名校)、“三维拓展”(视野、领域、资源)作为学校推进优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其中“绿”“红”“金”“蓝”四色校园节日就是一个例证。绿色的春风——市西之春艺术节,红色的夏雨——市西之夏科技节,金色的秋海——市西之秋体育节,蓝色的冬浪——市西之冬文史节,不仅丰富了校园的生活,也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作为上海市率先试点课程改革的公立高中之一,市西中学于近年开设多种选修课程(拓展课、研究课、荣誉课程),并首创“思维广场”自主学习课程,开设“微型讲座”,扩展校内新型学习空间。市西中学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比赛、自立兴趣社团。学校亦频繁开展校园微型讲座、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学校以寻访校友、“相约三十年后”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好学力行”的文化传统;以思维广场、微型讲座等创新课程,实践 “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以“3+5社会实践日”、文化游学等活动,倡导“活动即课程,实践即学习,经历即收获”的观念。学校通过新型学习空间、预约学习、综合评价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体现“学习无时不有、学习无处不在”的教学追求。 二、学习空间的变革——思维广场 校长董君武所说:“思维广场是广阔的学习空间,旨在通过建立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开展自主、选择、合作、互动的个性化学习,在广场式的学习共同体中优化学习效果,培养沟通交流、辩证思维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他认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很多,物理空间的改变将“迫使”教与学的方式不得不转变。 思维广场,是市西中学新建成的一个集图书馆、电脑房、会议室、沙龙、休闲吧等功能于一身的“非典型”教室。这是一个占据两个楼层、面积达88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进门一眼望去是一个宽敞开阔的大平台,有一排排开放式的书架,学生可随意取阅架上的书籍;在靠墙的区角内,整齐地排放着一体式电脑,供学生上网查询信息;无线网络覆盖全场,一辆装有45台iPad的推车停放在过道上,供师生随时取用。6间用玻璃封闭起来的讨论室,其中3间可各容纳16人,一般情况下师生互动讨论在此进行,另外3间主要供学生组织6—16人左右的小型讨论使用。在讨论室内,不同桌椅可以灵活组合成不同布局,有适合十多人聚谈的“长桌形”,也有适合六七个人小组讨论的“马蹄形”“圆桌形”,还有三五个人面向屏幕半开放的“吧台形”。 “思维广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翻转”。在这个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获取信息,以自学、讨论、合作、交流为主的方式学习。据负责思维广场具体组织实施的老师介绍,目前思维广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除了高一三个班学生每周固定在这里用三课时跨班学习政、史、地三门课,一些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和学生社团有时也会自发地把活动空间“转移”到这里,尝试和体验一下这种“自主+讨论”式的教与学。 按照规定,学生在一次思维广场时间内至少要参加两个主题的讨论,而且两个主题必须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由于设定了每场师生互动讨论最多16人、学生组织讨论最多5人的上限,一些热门场次的名额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被一抢而空。同学们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由各科教师提前制定的学习任务单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关键词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并编制了一些检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练习题,同时罗列出各场主题讨论的内容细节。拿着这份“指南”,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自主阅读教材,翻阅书架上的书籍,用电脑上网查询信息,或者与同学交流探讨。平台上不时有学生走动,场面看上去忙而不乱。 三、创新实验孵化中心——为学生成长创造价值 市西中学现有机器人、静态模型、头脑奥林匹克、生物技术、化工技术、数学建模以及自动控制等十五个创新实验室,配套开发了“实验室核心课程”。2014年9月,学校成立了“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孵化中心”,十二位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正在对创新实验课程进行新一轮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孵化中心不断在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与华东模范中学、上海戏剧学院附中学、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联合进行了《现代通讯实验室》、《舞台声光电仿真模拟实验室》、《3D实验室》的开发设计等。“创新实验孵化中心” 还将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探索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师资培训机制,举办全市或全国及世界级的科技活动。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工程”已经实施。涉及广阔的前沿科技,包括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光学应用与传感技术、机械系统与机器人、新型能源和汽车、社会学等一系列课程都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此外,为了与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促进,学校成立了om头脑奥林匹克社团、机器人制作、篮球队、管乐队、合唱团等五十余个学生社团和协会,并多次荣获全国、全市冠军。 四、课程建设精彩纷呈 加强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构建选修型、活动型课程,有着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学校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微型讲座课程、社团课程等。 市西中学长期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早在2003年就专门成立了研拓教研组。学校研拓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实施策略都能很好的通过教研组落实到每位老师这里,同时研拓课老师有关课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能通过此平台进行很好的沟通。 微型讲座作为市西中学课程改革的新事物,承载着建构具有学校文化特色、高度开放与高度选择性课程的重要使命。所谓微型,一是时间之“微”,二指内容之“微”。微型讲座的特质主要体现为选题可“小”、内容要“实”、构思求“新”、表述讲“效”。微型讲座的报告人,可以是专家学者、教师、家长、校友,甚至是学生,体现了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每学期,学校都会举办100场左右的微型讲座,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美学心理等多个方面。大量的微型讲座,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微型讲座以广阔的视角,多方位的信息涉猎,让市西的学生有更开阔的思维空间,成为市西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盛宴。 五、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强调: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国际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参与联合国“青春健康项目”的实验研究、参与瑞典与环保总局联合举办的“环保小硕士”等项目,增不断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此外,学校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学校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