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21日】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阅读:
次】 【
关闭】
学 校 概 况
莆田一中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几经易名后,1952年始称福建省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文革”前即为福建省重点中学,曾以“全国高考红旗”和体育成绩突出而蜚声海内外。现是省一级达标学校和历届省级文明学校,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模范教工之家、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先进学校、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称号。还获得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市文明学校标兵、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市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市扶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旧校区占地60多亩,现有高、初中学生数4300多人;学园南街校区占地160多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公办高中48个班,学生2594人;教职工234人,教师100%本科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54人,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有54名。正在筹建的玉湖分校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将达8万多平方米。历届校友4万多人,其中有院士5人,教授级专家、学者、博士生等2000多人。近几年办学成绩再上新台阶:每年学科奥赛均有10多位学生获省一等奖以上奖项;2004年周腾同学获得国际生物奥赛金牌,这是莆田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赛金牌。加强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学生在国际、国内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夺金摘银。群体活动红红火火,校运会举办了132届,元旦环城跑和“五四”火炬长跑等传统体育项目,至今已坚持了四十几年了;竞技体育保持高水平,2007年获得省体育传统校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男篮在省赛中五夺冠,2009年获得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亚军,是福建省中学生篮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学校的“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和科技教育、体育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新时期更加凸显。
“十二五”期间,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全面开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积极发展办学特色,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与内容,每年都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寓德于社会实践,开展家、校、社区的合作,积极构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2006年,《人民教育》第10期以“打好学生生命底色”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高考高分率、本一上线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机器人、创新大赛等省级学科竞赛中有100多人获奖。荣获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化水平。先后选派200多人次赴省内外培训学习,请进20多位专家来校讲学,10多位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习并毕业。以青年教师研习班为载体,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有近百位教师获得全国、省、市级表彰或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14人,有十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
教育科研成果丰厚。围绕创建研究型学校的目标,学校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科学研究深入开展。学校主持了19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教师主编、参编的教育教学论著8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70多篇,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一等奖。承办市教育科研现场会,多人获优秀科研成果奖,荣获“省科研先进单位”。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体育馆、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艺术馆、莆中综合楼、塑胶运动场,修建了地理园和生物园,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升了很高的档次,彰显校园建设的精品意识和文化品位。优化了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监控系统。更新引进了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模范教工之家、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先进学校、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十二五”时期我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学校发展存在着困难与问题。学科发展不平衡,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引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优化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品牌教师的数量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主动研究的科研型教师还需加大培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科学高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规范办学的力度、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步伐还不够一致,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另一方面,学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发展纲要的要求和思路都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市教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高位目标和有利的政策条件是我校发展的外部动力,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文化积淀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是我校进一步发展的保证
二、指导思想、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先进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发展的总抓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创建“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的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德育管理,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办学品位。
办学理念
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
奋斗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办“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完成六项办学任务: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优秀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套“适用+特色”的办学经验、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营建一方“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带动一批“薄弱+后进”的市内学校。
我们的愿景:积极探索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把学校办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优秀品质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
1、近期目标: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达标评估。全面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上新台阶,形成素质教育的经验;初步形成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经验。扎实创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等,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模式。
2、中期目标: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达标评估。使学校“优质+特色”明显,形成比较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3、远期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办学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学校成为全国示范学校,具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风,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学校国际部,招收国外学生。把学校办成“国际知名中学”。
三、具体目标
(一)德育工作提升
1、工作目标
围绕培养“四有”新人总目标,进一步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以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为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主体实践为核心,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为辅助,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着力推进德育科研工作,把握规律,打造队伍;着力推进有效德育机制的建设,优化途径,丰富内容;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着力推进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的建设,构建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体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
(1)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学生的“三观四信”(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信念、信任、信心)教育。通过开展理论讲座、演讲比赛、实地调查、读书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委、政治处、团委会负责)。
(2)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专业过硬、责任感强、年富力强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完善德育考评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要进一步开展学校德育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的科学体系。
(3)以德育科研为先导,做好特色育人探索实践(政治处、团委会、年段、教研室负责)。
①进一步加强德育科研,以校园特色文化为载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分年段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德育问题具有针对性,需要从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问题中提炼出值得进行专题研究的课题,申报成为校级以上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年级分类德育研究。
②要根据特色育人系列主题活动实践,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开发校本德育教材、学科德育系列教育案例及实施指南等。
(4)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唱好德育“四季歌”。(政治处、团委会、年段负责)
①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以重大节日与纪念日为契机,推进树“根”立“魂”的教育。
②加强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解读与研讨,通过校会、班会等形式,有序地开展“珍惜生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安全,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培养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③要将养成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养成教育主题月学科德育实践活动。
(5)以学生主体实践为核心,培养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政治处、教务处、团委会、年段、教研组负责)。
校内:年段、教研组要在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类由学生自行策划、自行设计、自身参与的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各类活动,通过学科课堂主渠道,支持学生社团和科艺体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校外:认真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面,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让他们在实践中体察民生,学习做人,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活动效果。
(6)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完善文明寝室建设和文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文明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有效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和道德要求,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育,实现品德内化,达到人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政治处、团委会、总务处、年段、卫生室、体育组负责)
(7)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高尚的品格,提升德育针对性、实效性。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完善各种设施,加强心理教育人才培养,五年内培养3-4名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自读教材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打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亮点工程。(政治处、心理咨询中心室、保卫科、卫生室等)。
(8)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实行德育导师制。校长、书记是领头人,学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进一步研究有效德育机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把优秀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同时以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德育工作者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驾驭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破解德育难题。做好省市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荐选工作。
(9)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家庭—社会—学校”立体德育网络。以整合德育力量为策略,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党委、政治处、团委会)。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1、工作目标
新的五年,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逐步构建学科三类课程体系,即构建具有莆田一中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打造特色高中构建有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建立一支教学和科研的骨干队伍,总结出一批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通过高中课程个性化设计与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呈现出的特色,可以在艺体特色、科技创新特色、研究性学习特色等方面下功夫。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主题,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坚持“三取向”原则,即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对《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采取“忠实”取向,对教材及教学内容采取“调适”取向,对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创生”取向。着力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把握规律,打造队伍;着力推进有效教学机制的建设,优化途径,丰富内容;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着力推进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的建设,发展特色,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校师生的实践智慧生成经验,通过概括提炼有效方法,形成校本有效实施新课程的课改局面。
2、具体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
学校要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学期课程统整为核心,对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调适;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探索研究,着眼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教改实践研究,树立“德育在教学中”的学科德育观念;要探索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核心的同伴互助、有效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升校本研训实效和教师课程执行力。
(1)研读课标(考纲),把握方向(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2)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逐步构建学科“三类课程”体系(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①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基础型课程
②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拓展型课程
③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研究型课程
④校本拓展课程建设
⑤课程管理与评价
建立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加强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统整管理,引领教研组有专题有组织开展学科课程建设。
(3)提升学科德育渗透意识,打造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增强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效性。(校长室、教务处、政治处、教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①重视理科的实验教学(配齐得力的实验员是基础,教研组长抓落实是关键,学校加强监督是保证)。
②重视文科的阅读感悟。
③开展学科课程德育统整。
④联系课改实际,积极申报立项校级重点课题。
(4)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打造校骨干教师梯队(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①坚持“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努力营造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大张旗鼓地树立“校本教研”的旗帜,轰轰烈烈地做好做实“校本教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全面强化教学常规,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促使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②加强教学研究制度管理,不断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规范性。
③总结宣传教研组,推介教研组建设成果。
④做好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荐选,打造校骨干教师梯队。
⑤强化科研与教研意识,引导教师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和积累者。
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⑦不断拓展教研内容,引导教师参与新课程专题教研活动,拓展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⑧各教研组有计划开展符合学科特点和特色的学科活动。
⑨任课教师力争每学年有“五个一”,即有一个研究的问题;有一份完整单元(章节或主题)的教学方案;有一份实践案例及体会反思或论文;一个高质量的课件;一份规范的自己命制的试卷。
(5)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负责)
①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
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
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强化环节的管理力度,突出精细化管理和实效性管理。
(三)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1、工作目标
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挖掘校园生活的文化元素,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和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营造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彰显育人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在育人风格、育人模式方面构建学校的特色,可以在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综合实践育人特色方面进行探索。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校长室、党委、工会、教务处、政治处、团委会、教研室、总务处协作)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软实力。不断创生学校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师生共同的文化愿景和精神追求。
①环境类
注重学校形象设计,以更生动的时代形式反映学校精神。两年内完成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凸现学校人文特色,将校园变成一本鲜活教材,激励师生斗志,不断地追求卓越,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三年内完成校园自然景观建设,烘托学校人文特色,将校园变成一座生态化的公园,陶冶师生性情,不断净化心灵、回归自然。五年内营造一个宏伟典雅、充满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科技氛围的花园式学校,使之成为学生读书求学、养性怡情的理想场所,成为八闽美丽校园中的名片。
②文化类
挖掘课程资源,以师生书画作品美化教学环境,如将楼层布置成名人文化廊,橱窗展示学生文化作品,营造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高端精品文化,倡导经典阅读活动。学校制定经典阅读书目,鼓励、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著作阅读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尊重经典、亲近经典、理解经典,要求每个学生高中三年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范围内分系统、深入地阅读2-3本经典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尝试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定期聘请国内外名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近名家、学习名家,拓宽视野,提升品味。
③传统活动类
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建设,展示社团文化风采,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每学年举办校运会、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让师生融入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开设文学、心理健康等特色活动,成立棋类、健美操等体育运动队。
④管理类
完善我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思想;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行;修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各类考评制度;完成教职工安全手册,人手一册,形成创建和谐校园制度保障。
⑤分配类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奖教金条例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更重要的是倡导教师有精神寄托,有道德和价值的追求,从“要我”到“我要”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价值。
⑥课改类
课改新理念需要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再反思;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博学、敬业、爱生、表率”的教风和“勤奋、文明、求真、向上”的学风;形成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文化;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⑦报刊类
办好《莆田一中校报》、《教研天地》、《蒲钟报》和《青春》等校报校刊,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⑧科研类
以教科研引领“学科德育”,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深化办学特色。
(四)硬件建设
1、工作目标
经过“十二·五”努力,学校的办公、教学、教研、实验、住宿等硬件设施、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能够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按照示范性高中标准配备。建设游泳池、新疆楼、南大门等。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开源节流。
(2)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争取资金支持。
(3)想方设法整合校友及其他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所用。
(五)党组织建设为基础
1、工作目标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更好地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理论,帮助教师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
(2)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坚持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民主管理,尊重教职工主体地位,做好各项工作。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打造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信得过”的干部队伍。
(4)落实党建责任
贯彻“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共产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的党员发展指导原则,保证入党质量。做好共青团、工会、妇女、统战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
(5)强化党委、党支部自身建设
开展好党员经常性主题教育,落实党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立足岗位,体现先进性。加强支部建设规律探索。
(六)师资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和专业发展需求,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解与领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建舞台、提供平台,形成人际关系和谐、学术氛围浓厚、探索精神昂扬的人心齐、干劲足的教师群体,形成一支由骨干领衔、团队支撑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强化师德,铸就师魂(党委、校长室、校工会负责)
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和谐、树典型、学先进;围绕“为人、为师、为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职工素质工程工作,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同心同德,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加强培训,提升师能(党委、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负责)
有效落实以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培训任务,同时启动“十二五”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各类评比、展示、和岗位练兵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应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地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关心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和高一级职称申报评审,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不断提升教师学识魅力。
(3)强化管理,建全机制(党委、校长室、校工会、教务处、教研室负责)
努力培养管理人才。选拔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培养,充实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队。构建学校师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和保障全校教工合法权益;完善聘用合同制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完善校“学科带头人”、校“骨干教师”的评选运作机制;要对校级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4)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党委、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室负责)
全面优化教师结构,优化技术职称比例结构;教师队伍的高、中、初级岗位比例应为3:4:2;优化学历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应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试点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层挂职、轮岗能上能下机制;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名、特、优教师,并落实相关待遇,未来五年内,力争更多的教师成为省学科带头人。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或硕士学位。
(七)教科研工作
1、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学科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导向和载体,坚持科研强师、科研增效,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学校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保证作用,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管理、研究、咨询等工作,营造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全面宣传动员,树立科研意识(分管教科研副校长、教研室主任负责)。要普及教科研基本常识,辅导教师“做中学”(从做课题过程中学习如何搞研究);树立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的意识。
(2)在问题中提炼课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长室、教务处、政治处、教研室负责),紧紧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3)形成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研究体系,以校级课题为重点,构筑子母课题群(校长室、教务处、政治处、教研室负责),结合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开发子课题。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2个课题研究。
(4)加强教科研课题的管理。落实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考核,形成考评激励机制和成果(论文)交流机制。
(八)优化管理体系
1、工作目标
用现代教育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学校教育合力,提升人文管理、智慧管理的领导决策能力、干部执行能力和教工操作能力。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学校事业要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可能真正发展,学校才可能真正发展。
(2)建立健全七项管理机制
①发展导向机制。学校要积极为教职工发展提供发展导向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②榜样示范机制。学校要以榜样带动为抓手,引领学校学校师风、教风、学风,激发广大师生爱校荣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民主管理机制。学校要发挥教代会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④行政协作机制。学校要优化行政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职能分工合作,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能,形成立体管理网络。
⑤激励保障机制。学校要在实践中完善以“奖励性绩效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
⑥后勤管理机制。学校要不断优化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勤奋高效、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做好理财管物、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⑦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继续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分级管理,门房实行准入制,同时,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九)信息数字化建设
1、工作目标
建设一支有相当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能反映教育教学文化成果的资源交流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窗口管理机制。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①学校引导教师理性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考如何用现代化信息辅助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②学校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要着力提升教师驾驭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的能力。
③教师要学会从教育网中浏览搜集学术信息,了解学术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打造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平台
学校要研究切实可行的信息工作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包括网络化办公系统、教学及管理系统、家校互联系统、家长信息自动传发系统及教学资源库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功能,探究远程教育,发挥远程教育在学校中的作用。
(3)加大对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投入,完成数字化实验室的改造工作。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与我校办学规模与特色相适应的藏书体系,并实行全信息化管理。
(十)制度创新工程建设
1、工作目标
创新和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学校步入依法治校、民主开放、科学发展的轨道。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创新质量管理制度
成立校级、年段两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质量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围绕学校教学中心优化岗位设置,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岗位体系;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明确的工作责任标准,把学校质量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员、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
(2)创新分配制度
完善评聘分开、以岗定酬、绩效挂钩、多劳多酬、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机制,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处室岗位目标责任制
强化目标管理与考核,注重细节,注重过程管理,让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4)推进学校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党委谈心制度和校长接待日制度,广开言路,充分发扬民主。
(十一)开放帮扶工程建设
1、工作目标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帮扶,加快学校开放的进程。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努力做好教师交流工作,有计划的做好骨干教师到外地进修培训。深入做好学生交流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外地参加夏令营、文化交流等活动。
(2)未来五年内,力争更广泛地与国内外学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采取外出学习交流、请专家来校讲学和教学,促进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
(3)做好教育帮扶工作;结队帮扶薄弱学校,发挥示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更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规范对外宣传制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