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莆田一中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莆田一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10天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制定军训的评价表格,评价内容由出勤情况、学习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情况、个人军训日记和小结等方面构成。参加军训学生每天写日记一篇,第二天交由班主任点评。 2.校内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实行劳动卡制度,规定每月一人一卡,全年共计9卡。 3.与社区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与8710部队、莆田市农科所、莆田市新美蔬菜有限公司、莆田市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莆田市污水处理厂、江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合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单位的大力支持为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4.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5.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社区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6.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依据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的原则。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三、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教研室、教务处、政治处、团委会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教研室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务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政治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段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导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导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活动交流时要使用普通话。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四、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1、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10天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 2、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 3、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1. 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注意自我保护,预防事故发生;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 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 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交流时必须使用规范的的语言文字。 5. 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资料、照片),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六、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两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1)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附军训评价表 (2)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 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七、奖励与重修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者,学校给予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学校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凡在考评中等级认定为D等者,要求重修,由班级学术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级学术委员会和指导教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课程指导小组进行终审。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