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唐碧容 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中国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当然能称之为“中国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那么,在将来我的课堂中也要效仿李校长的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目的。 “激情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李金池校长的“新精中改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激情教育。 他们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地整理完内务卫生,随着早操的集结号响起,快速奔向操场,开始争分夺秒地晨读,学生们良好的时间观念也就此形成;跑操也是激情教育的一部分,在精英中学,跑操早已超越其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功效,而成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和气场。“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激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校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不放弃梦想,不断追求卓越。”李金池说,“改变先要从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起,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够释放出最大的潜力。”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思考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孩子们喜欢你,喜欢这位老师,才会乐意愿意去好好学习,老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教学生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的是方法,教的是策略,而不是读死书!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一定是有好处的,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带领我做个更好的老师! 还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一课堂模式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魂在精中(灵魂、创新合成在精英中学)。它决不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拼盘,而是量体裁衣。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简而言之,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今后在课堂中我也要借鉴此类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课堂。 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在于一个“爱”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学生是稚嫩的,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学生是单纯的,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学生是活泼的,多给他们一些包容;有了这些养料,学生的心田开出一朵朵积极向上的花朵。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和鼓励,然后因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也增强,工作也更加投入。由此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些不被注意的心灵 。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大家都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他们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激情,教师更需要激情。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虽然我们还与其相差甚远,但不能仅仅是心向往之,而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去追寻。让我们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永葆为人师表的本色,勇担民族未来的重任。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尽心尽责,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我们必将赢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