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体会 —— 潘萍平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2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体会   ——潘萍平

读了李金池教授所著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我了解了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提出的“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我想对他在精英中学推行的“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头取江苏(洋思中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脑借陕西(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法)、源在衡水、魂归精中的高效“6+1”课堂模式谈谈学习心得。

一、广大教育者需要有激情。

李校长说:“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而这份激情一旦融入课堂,必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质变!

“激情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李金池校长的“新精中改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激情教育。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活力,具备澎湃的激情,做好激情点拨、激情备课、激情教研、激情班会。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服务!

二、开展活动,氛围营造,激情教育。

在我眼里创建激情文化,打造激情校园对学子的帮助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通过激情教育,能使整个校园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书声琅琅;通过激情教育,能使广大师生理想远大,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通过激情教育,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观念,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身为教师的潜能。简而言之,激情教育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值得深刻借鉴。

三、小组互助学习制。

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启发性、思考性、可选择性、层次性的作业;遵循量少质高的原则,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角色的转变。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充分调动了每个同学的学习参与的热情及独立思维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教师团队的协作、集体智慧的凝结、教师的组织能力及调控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优化的情况下,对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至关重要。打造高效的生物学课堂就应是生物学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已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去同学生相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得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他们最需要的“营养”。

《中国课堂的奇迹》深深震撼了我,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值得我终生借鉴和学习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旋律。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虽然我们还与其相差甚远,但不能仅仅是心向往之,而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去追寻。让我们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永葆为人师表的本色,勇担民族未来的重任。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尽心尽责,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个人看来,作为教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更享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谨记师范生最熟悉的那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走好今后的人生路,成长为完整的人,大写的人。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