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2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甘于付出 成就自己

地理组  方超平

我叫方超平,是一名地理老师,同时也是高一(6)班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能大家分享读书心得,我自己心里并不是太有底气,但一想到能有机会与前辈汇报心得、交流思想,我感觉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交流的题目是《甘于付出 成就自己》。

近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对我们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我们阅读教育类的书籍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会经常出现,尤其是他的一些经典教育名句,更是时时出现我们的眼前。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课程的探索者,作为一名新晋的班主任,我感觉自己在这个时期发现《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完整的教育理念,而且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一百条建议,条条都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提高了我的从教认知,它们更像是一面教育我如何从教的镜子,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和反思。

在这一百条建议中,首先令我关注到的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师者父母心,在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许多时候老师要比家长陪伴的时间还要多,所以,身为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我们必须耐下心来,接受每个同学的不同,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肯定他们、认可他们。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现在“智力上”的差异。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一视同仁”,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接受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使自己的课堂灵活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学习原来是件简单的事,他们就会爱上学习。

在这一百条建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书中指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它是一种创造!”我认为创造一词说的特别好,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性、灵性和悟性。我想所谓灵性和悟性不是指的天资,而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所应有的有心、用心和创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记得我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听了一节我们地理组组长陈老师的课,他的课讲得非常精彩,逻辑严谨、层层递进,整节课程高效深入,引人深思。虽然我是以老师的身份在听课,但是一节课下来,我也像学生一样收获颇丰。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授课经验的增多,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其实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可以学习借鉴,但却不能简单模仿。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学习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一百条建议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如何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本书中将对“后进生”做的工作比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事实上,“后进生”也就是学困生,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书中,给出的建议是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丰富学困生的思维。而在我看来,转化学困生应该先从赏识入手。为了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善于用赏识教育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但其身上也有闪光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加以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上课时讲一些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升落在四季的变化)并用已学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地理,生活中时时离不开地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在学校要深入实际的关心学生。学困生有可能学习上有困难,但假如其在劳动时表现得很积极,我们也要适时加以表扬,让其对班级有爱心,增强凝聚力。以班级的凝聚力为着点,使其在学习上更用心,对他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也许学困生的转化不会因为几次表扬、几次谈话就立竿见影,这就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与爱心,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从而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很多时候,说到“付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其实每一份付出,都会有一份与之相匹配的收获,付出的好像是对别人,但赢得的却是自己。通过研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一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时时不忘己任,积极向身边的同事们学习,实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风格,用自身行动和魅力去感动学生,突破自我,甘于付出,成就自己!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