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组 林喜蝶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书中谈论到很多小学数学的问题,让我学到很多。这本书有理论有实际,紧密联系这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更加使我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数学教育如同数学问题一样需要探究,教育规律如同数学技巧一样让人着迷。 同时数学史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史宁中教授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数学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本书一直都是在围绕“如何看待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对史宁中教授进行的系列访谈及专题研究。访谈的内容非常广泛,第一部分设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如教育是什么,何谓教学,这是教育理论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部分还谈到了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问题。让我们清楚知道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自身学习欲望和能量。协调的教育,只能是引导这种欲望并且激发起能量,另外,从现代信息论的角度考虑,行为的结果越是接近目标,则信息量越大。所以,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个人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的和谐,在于奋斗的激情与阶段性目标的和谐,在于个人的需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 第二部分谈到数学、数学本质、数学素养以及数学二教学等问题。让我知道了作为教师,在统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知道如何去计算,还需要知道之所以这样计算的道理。只有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心里更有底,才可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调节教学策略。再比如统计图表,是为了更好地更直观的表达数据,这也是数据整理的一种形式。根据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可以由所不同。 第三部分具体谈到我国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教材的编制、甚至还谈到对某些具体数学问题的教学处理等。其内容既有宏观的理论问题,又有微观的具体的教学问题,每个问题都给人以启迪。我们清楚知道数感发展的关键期是小学低年级。因此数感的教学重点应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经历感悟多少,用数表示什么、建立数之间的关联、对数进行运算、形成数系概念等过程。学生学习对“多少”的感悟,需要在丰富的情境中,充分经历察觉物体集合中所包含的物体数量的多少的过程,积累感知多少的经验。这种对量的多少的觉察往往需要借助于数。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量的多少,促进他们数感的发展。 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它表现为对量与数的一种直观能力,数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依靠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靠经验、理性的叠加,理性的叠加就形成观念。因此,数感的培养需要直观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多指导学生,教师本身课堂内外说话都应客观、准确、精炼、全面甚至生动,进而用自己的样板作用感染熏陶学生,也有利于在课堂上和日常接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但未能言中史宁中教师关于数学教育的精髓。教授的对于数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读者自己领悟。“一千个读者的言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 不过,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从各个层面有所感悟,数感,统计等等。我想每个看过此书的读者,对产生不同的教育领悟,会对数学以及数学教育另有一番见解。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