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读《校本教学研究》一书有感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丁珍珠
新高考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今天我想谈的是怎样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课本每一章节都有问题研究,就是最好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来完成,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等等,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分享别人的思维成果。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提出各自观点,然后通过合作共同加以归纳及其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学生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明晰,视野不断开阔,学习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会越来越全面、完整,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得到培养与训练。符合现时代高考选择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当然也可能存在混混就过关的思维。 二、意义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缺乏理想目标,偏激看待社会,以自己为中心,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由于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班级人数多,学生差距大,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就是合作学习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也就是现时代呼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一德为首,才能更好自觉提高学生参与及竞争意识,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方法 在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中,小组分工法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也是实用性最广泛的方法。据此,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开始落实“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第一步是分组,最为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教学模式的成败。理想的分组是男女生比例协调,成绩优中差搭配,性格心理相融性互补性好,其实就是相对固定的行政小组,这样合作学习最具有长期性竞争性合作性,一般自然小组每组六个人左右,当然可以适当调整。建立地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建立后,要求各组完成以下事情: 1.选出组长,一般以行政组为组长,再选一名副组长,并给本小组命名(地理爱好者、共享单车多少);当然这些都必须以地理为背景而命名。 2.每组准备1本“地理笔记本”(由组长保管),每月上交批改一次。 (1)要求周记第一页写上:班级、组名、组长及成员(附每位同学的风格化自我简介)、本小组的格言(座右铭); (2)用途: ①每个小组成员在上面写上本周学习地理的目的、收获、心得(话不在多,在精到,言之有物,哪怕三言两语);对本时段老师的课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对老师布置的合作学习课进行不间断的准备,偶尔灵光一现,又可能想到好的方式和方法或解题思路等。 ②组长记录小组成员上课及作业的表现,以及合作学习的进度,每次记录需告知成员本人,利用自习课或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点评,作为评定学科成绩依据之一(这是过程评价); 3.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学习; 4.课后共同完成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业。往往以每一章为一个问题研究。 经过反复教学实践,初步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每节课都在期待中,眼光充满了好奇及探知身边许许多多人和事与地理的关联性,同组同学在课堂的问题探讨中,精诚合作;而在课堂评价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组与组间形成竞争关系。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问题研究中······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我们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传统式的学习,被动的学习,无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一切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为高考而学习,这样就可能导致学习无味,压抑,厌学的情绪,甚至产生种种心理疾病,难以把自己展现给外界,难以培养有技能式的人才。“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好奇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激活并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迅速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中来。如在讲日界线这个知识点时,可举例让学生来思考: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弟弟比哥哥晚出生一小时,但弟弟的生日却在哥哥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如何让自己一年过两次生日?这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便开始探索和讨论,课堂气氛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的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 1.地理教育在丰富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则是地理教育中的关键性环节。 2.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其鲜明的特征和自身规律,图式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电教媒体应用是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外在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 3.地理教学改革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迫切需要现代地理教育理论做指导。 4.加大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建立符合校情、区情、国情,具有鲜明特色,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新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地理教师应按照“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精讲精练,优化过程,加强基础,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互联网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汲取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地理教育科学理论。地理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包罗万象,涉及面广,从自然到人文无所不包括,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认真研究地理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方法论、研究中学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能力与最佳方式途径、研究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等等,都是现时代地理教育所研究的方向,通过理论研究与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由“时间+汗水型”向“自觉+效益+科研型”转变。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