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读后感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龚荔群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但人们很少对有关学习的问题作出回答。例如,何谓学习?人们在学习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行为是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上,哪些是后天习得的?为什么有些东西学了以后就记住了,有些则很快就遗忘了?学习能够迁移吗?为什么某些东西会成为一种奖励或成为一种惩罚?是哪些因素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认知和情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听同样的课、做同样的作业,但在学习效果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别?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真要回答好却还不那么容易。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对“学习”的剖析很透彻,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各个学习理论,读完之后有些问题和困惑得到了解决。 《学习论》这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第二部分为认知学习理论;第三部分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第四部分为对上述学习理论提出挑战的学习理论;第五部分是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概括,有助于读者的应用。首先,本书提出了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对学习的划分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等等。施良方教授对“学习”的定义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即“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为外显的行为。”其次,本书以历史探究法为时间主线,对世界各派的学习理论和实验成果的系统介绍、分析和评价,全面深入地探讨学习的规律。他不仅介绍各派大师的主要观点,还介绍了其他学者尤其是观点相左的学者的评论,也介绍自身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同时还有一些生动的例子使我们容易理解这些理论。这样我们对各派大师的认识更为丰满,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各种理论提供很大帮助。书中涉及的学习理论有: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格斯里邻近学习理论、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早期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累积学习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些理论中,我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别感兴趣。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在生物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生物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发现学习的特征有:1.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2.强调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3.强调内在动机。布鲁纳十分重视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心向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反射),而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外部动机也必须将其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起作用。因此,布鲁纳反对运用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张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retrieva1)。提取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因此,学生的记忆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有一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学习?我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爱学习呢? 我认为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要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内因。然后老师、家长和学校、社会就要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即外因。从老师的角度,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作出老师希望的反应时,就要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对于学生,他可以选择“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这让我想起了玩游戏的过程,学生玩游戏时会全神贯注,因为闯关成功后会有奖励,这就可以得到强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也能及时强化学生的正确操作,就可以使他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就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自己的反应。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将继续认真阅读《学习论》,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地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